当前位置: 首页

汶川县:将监督“探头”架在“扶贫车间”一线

发布时间:2020-05-20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汶川县融媒体中心 伍排勇 胡洪秀)“在家门口就能上班,靠自己的双手,每个月有千多块钱,技术熟练、速度快的,一个月能挣两千多,还能照顾家里,这个扶贫车间真的很好!”5月19日,正在熨烫无痕短裤的王友常向前来走访的纪检干部,分享起挣钱的喜悦之情,眼里充满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王友常口中提到的“车间”,正是汶川县依托与浙江义乌开展东西部协作产业扶贫所建起的“来料加工扶贫车间”。依托浙江义乌来料加工业务大市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从管理体系、要素保障、技能培训、财政扶持等方面构建的产业扶贫基地、园区、车间、细胞工程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主要以承接“无痕短裤”、衬衣、小饰品加工为主。

“我们车间原材料从义乌过来,村民只需在车间完成加工工序,简单易学。”汶川县来料加工“扶贫车间”负责人杨梅表示。由于是首次尝试,初期还是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

汶川县七盘沟扶贫车间总部

“村里做来料加工的现在主要是妇女、老人、身残困难群众。”在漩口镇油碾村第一书记刘学凤看来,大部分村民也很想做好来料加工,但是不少村民担忧,自己不会操作,做不好,要遭返工,不仅赚不到钱,还要倒贴钱。

为此,浙江省义乌市纪委监委和汶川县纪委监委专门联合开展了为期3天的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专项监督检查,实地走访当地项目落实和帮扶工程建设情况,进村入户了解群众意见和期望。

浙江省义乌市纪委监委联合汶川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东西部协作项目落实情况

为彻底打消部分群众技术缺乏、就业能力不足等顾虑问题,突破“招工难”现象。汶川县纪委监委督促县人社局、县就业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开展技能示范培训,上门给身残贫困群众进行“面对面”技能培训。同时,县纪委监委结合“两联一进”“户户入·入户户”群众工作,督促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帮扶责任人走村入户,广泛开展来料加工政策宣传。

汶川县纪检监察干部走访贫扶贫车间,详细了解就业情况

除督促职能部门有力有序推进“扶贫车间”搭建,汶川县纪委监委还坚持把党中央“稳就业”政策落实作为监督重点,紧盯贫困群众就业帮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细化政策举措,帮助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脱贫致富。

以前贫困户、老人、妇女、残疾人就业难,而扶贫车间实行“按件计酬”,随来随走、早晚皆可的灵活就业方式,让群众生产生活互不耽搁,特别深受家庭困难群众喜欢。

今年72岁的吴应绣是郭家坝村扶贫车间年龄最大的工人,她说“现在还能动,一个月做得多有1000多元,又能在家门口就近上班,十分满意。”

二级肢体残疾的水磨镇大槽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蔡开洪与妻子一起在来料加工车间灵活就业,夫妻2人经过培训,现在每月增收超过4000元。“义乌来的原料,经过简单组装、加工就能制作成为精细的小商品,对于像我这样有病残人都能很快上手。我们家家也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蔡开洪表示。

“扶贫车间”来料加工产业已成为汶川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带动脱贫奔康的新支点。截止目前,汶川县建成来料加工车间34个,参与“扶贫车间”的群众突破1000人。来料加工车间吸纳就业困难人员20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5人,残疾人57,低保户19人),就业困难人员人均每月增收超过1000元。

“纪检监察机关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产业扶贫作为政治监督的重点。”汶川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汶川县将强化政治担当,靠前监督、下沉一线,用监督利器增强扶贫产业项目带贫作用,用最强的力量、最精准的措施、最实的作风,抓牢抓好扶贫各领域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