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12-29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汶川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1122日在汶川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汶川县人民政府县长  旺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十三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汶川发展进程中历经艰辛又成就卓著、突破困局又奋起直追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10万各族干部群众,弘扬汶川精神,凝聚汶川力量,主动适应新常态,迎难而上抓机遇,埋头苦干求实效,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完成“7·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富民强县、转型跨越的新篇章

2016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3亿元,年均增长8.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55亿元、39.55亿元、16.2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4.571.124.4调整为6.066.727.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2亿元,年均增长1.2%。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全州第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51个少数民族县市中排名前三,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五年来,我们专注发展转型定力,顺时应势、砥砺奋进,取得富民强县新成绩。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AAAAA级汶川特别旅游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被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立足稳县,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加强耕地保护,全县耕地保有量6202公顷、基本农田划定5106公顷。推动农业多元发展,全县甜樱桃面积达2.3万亩、猕猴桃达3万亩、核桃达6.8万亩、青红脆李达1.5万亩,中药材面积达2万亩、畜禽年均饲养量达80万头(只)。抓好产品换代升级,引进“美早”甜樱桃、“翠香”猕猴桃12个新品种。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47家、家庭农场达108家,成立了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加强“三品一标”申报认证,11家合作社成功申报有机食品转换认证,绿野生猪等5个产品取得无公害产地认定,成功申报汶川跑山鸡3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知名度、竞争力和附加值不断提升。2016年,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亿元,年均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87元,年均增长17%着眼强县,绿色工业转型升级。坚持工业强县理念,推动工业产业由单一型资源开发向复合型加工制造转变,初步形成了以锂、氧化锆、电解铝、液氧液氮、生态医药为主的产业集群。全力推动漩口生态工业园区“7·10”灾后恢复,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设立每年5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企业技改升级、发展壮大,规上工业企业由2011年的25户增加到2016年的32户。探索企业投融资新路径,川西磁业、川磨岷机、浩普瑞纳入四川省新三板上市后备资源库,川西塑胶成功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板挂牌上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2016年,预计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6.62亿元,年均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占全州工业总量的1/3,年均增长10.8%谋划兴县,康养旅游驱动发展。全力打造川西北特色生态康养目的地,独具魅力的特色生态康养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以赵公福地、鹞子山养生堂、仁吉喜目谷、达拉布庄园、芤山枣园、大禹农庄、樱桃庄园、巴布纳庄园等为代表的生态经济庄园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带动高半山村联动发展,初步探索出了新农村建设2.0版普适经验。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康养产品,建设智慧服务平台,探索人性化菜单服务新模式,旅游消费持续增长。成功举办行游汶川、甜樱桃采摘节、大熊猫节等活动,“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推进全产业链打造,借助电商平台促进特色康养产品营销,与苏宁、天猫达成电商合作协议,京东、顺丰、四通一达等物流快递公司入驻我县,州电子商务发展中心落户汶川,商贸流通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预计接待游客778万人次,年均增长16.3%;实现旅游收入37.34亿元,年均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170元,年均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18.1%

年来,我们树立民生优先理念,主动作为、协调推进,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民健康创建走在全国前列,以“大健康”为统领,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省唯一、全国20个优秀案例代表之一,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卫生应急示范县、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被省州确定为“开放量服”试点县。精准脱贫攻坚倾真情。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扎实开展“五个一批”分类帮扶,预计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7.7%下降到2016年的1.9%。夯实贫困村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和集体经济。实施精准扶贫“一站式”医疗救助,落实“十免四补助”,实行住院“先诊疗后结算”,提高了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落实教育扶贫优惠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创新实施“两保一户”综合保障保险政策,设立涉农贷款、住房建设贷款、扶贫小额信贷等多种风险担保补偿基金,建设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基地9个,引导金融机构累计向示范基地投放信贷资金1.75亿元。民生福祉改善投真力。统筹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民生“七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抓好就业促进,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8.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9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全面推行“五险”统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1.5万人,失地农民农转非人员参保2970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5%。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累计发放最低保障金8417万元、五保供养金603万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0%加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现住房管理的精细化和标准化;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794户、藏区新居改造1945户,为全县农房购买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城乡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事业进步见实效。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全面实施全民健康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全民健康免费体检累计达15万人次,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93%。加快构建1小时医疗服务圈,建立移动诊疗体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卫生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力推进教育高地建设,全面实行十五年义务教育,各类减免补助优惠政策有效落实,入学(园)率稳步提升,高考硬上省本科线人数连续五年稳居全州第一,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倾情关爱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办好特殊教育,全面推行“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鼓励支持更多的残疾人士创业就业,累计投入资金1076万元发展残疾人事业,我县残疾人运动员在省州残运会上累计获得44枚奖牌。组织开展慈善捐赠活动,累计支出7439万元募集资金实施慈善助学、康复助医等救助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抓好非遗传承人培养,新增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项。统计、档案、史志、粮食、邮政、气象、老龄、保密、供销、保险、外事台侨、妇女儿童等工作不断创新,取得新的成绩。

五年来,我们实施生态立县方略,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城乡统筹发展更加协调。纳入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通过省级环保模范县验收,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水磨、映秀纳入全省“百镇建设行动”示范建设,8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59个村被命名为州级生态村。重生态,城乡环境更宜居。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实施天保二期、退耕还林、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等项目,森林覆盖率达38.1%、森林蓄积达1145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达273.6万亩,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稳步推进。“7·10”灾后,完成七盘沟、羊岭沟等18处重大地灾治理和雁门沟、华溪沟等14处河道疏浚,有效降低了次生地灾危害。加强环境监测保护和污染防治,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8.5%补短板,城乡设施更完善。不断完善外通内畅、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体系,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水毁修复、通达通畅、安保工程,建设错车道109个,桥梁提升18座,粤汶路“两桥一隧”、穗威大桥棚洞延伸、国道213线凤坪坝至县城扩建等工程全面完工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实施五小水利、安全饮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等项目,新建蓄水池210口,铺设管道246公里,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078亩,累计解决6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稳步推进城乡电网升级,全县35千伏变电站和10千伏主线路全面恢复完成下庄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新增变压器418台,基本实现全域电网互联互通。提品质,城乡管理更精细。完成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县城七盘沟新区发展规划等编制工作,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三江、耿达撤乡建镇、草坡撤乡并镇和全县街道命名,撤县设市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完善生活污水、垃圾收运处理等设施,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市政设施管护,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为方向,创新“五民”工作法,全县划分137个网格,处理综治、民生等事件4680件,提高了社会治理水平。城镇化率达45%,较2011年提高5.5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们拓宽发展前行路径,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称号,成功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大学生(青年)和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孵化园成功申报州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实施重大项目137个,完成投资115亿元,映汶高速建成通车,省道303线映秀至卧龙公路改建工程全面完工,国道213线恢复重建、汶马高速加快建设,汶崇路、成灌快铁三江支线、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等项目有序推进。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35亿元,年均投资超过42亿元,是震前投资最高年份的2.4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举办浙川投资推介会,积极参加西博会、农博会、旅博会等活动,累计签约项目24个,规划总投资近200亿元,到位资金41.5亿元。改革创新有序推进。推行“三张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行政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深化财税改革,强化税收征管和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圆满完成“营改增”阶段任务。有效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债务,累计化解政府性债务5.18亿元,化债率达64.06%。深化金融改革,有力服务实体经济、“三农”和脱贫工作,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升工程稳步实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企业机构设置,加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等工作,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深化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成立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房地合一的不动产登记工作稳步推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申请专利184项、授权84项,成功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开放合作持续扩大。成功举办2016年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暨首届汶川(卧龙)大熊猫节、第二届世界水谷论坛暨首届汶川论坛、西博会汶川分会场等活动,汶川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来汶投资兴业。加强与省林业厅、省地税局等省直机关和资阳、顺庆的对口帮扶合作,得到了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加强与浙江金华的扶贫协作,实施结对支援项目2个,到位资金1603万元。加强与重庆、成都等地区域合作,实现了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加强与清华、川大、阿坝师院等院校校地合作,经济发展智力支撑更加有力。加强政银政企合作,与州信用社签订授信6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与州电力公司签订电网建设合作协议,与州国投公司合作开发提升国家AAAAA级汶川特别旅游区。

五年来,我们坚持法德联动共治,凝心聚力、促进和谐,社会治理能力得到了新提升。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县,被认定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县,成功创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县、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县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扎实推进依法治县工作,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法律七进”和司法援助,聘请52名法律工作者担任基层法律顾问,行政执法行为持续规范。完善大调解体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成功处置矛盾纠纷隐患3715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政府内部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不断提升。完善村规民约,实行费随事转和村财民理乡监管,基层自治水平不断提高。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切实抓好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恐怖斗争,依法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巡防全县政治和社会安全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未发生重特大事故,成功建成省级安全社区3个。严查严惩“双超”及非法营运行为,道路安全有力保障。加强市场执法监管,确保了物价稳定、秩序规范和饮食用药安全。加强群众防灾减灾安全知识与救助技能宣传教育,抓好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现代化建设,应急处突能力不断提升。社会风尚稳步向好。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文明四风”建设等为载体,共建汶川精神家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关注未成年人教育成长,开展“汶川好人”等树典型活动,创建国家、省州文明单位、文明村镇67个。坚持文化惠民、体育健民,免费开放公共文体设施,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了国际拳王争霸、越野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广泛开展义务献血、爱心助残、志愿服务等活动,逐步形成了友爱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加强国防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拥军优属和军警民共建活动,军政军民关系更加紧密。

年来,我们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转变职能、高效行政,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新进步。一心一意惠民生,尽心竭力谋发展,努力建设高效务实、担当有为、人民满意的政府。依法履职,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全机关单位常态学法制度,各级干部职工法律水平和理论素养不断提升。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团并完善管理办法。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完善行政复议机制,提高了政府科学决策水平转变作风,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加强基层调研,让决策更加符合群众利益。完善三级便民政务服务体系,累计受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28.8万件,按时办结率100%。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大力改进文风会风,全面推广自动化办公系统,提高办公效率、促进信息整合等作用明显反腐倡廉,政府形象进一步改善。全面深化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阳光政府建设持续加强。规范工程采购及招标投标程序,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持纪律挺在前面,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廉政教育和庸懒散浮拖等问题督查整治,营造了清正清廉的良好风气。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全县经济发展最快、社会进步最大、民生改善最好、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通过五年的发展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践行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始终遵循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必须始终强化把握趋势、善谋勇为的能力,必须始终发扬攻坚克难、务实高效的作风。

过去五年,我们经受住了复杂局面的考验,拓展了转型升级的空间,积蓄了科学发展的后劲。通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历史悠久的汶川大地发生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变化,勤劳智慧的汶川人民迈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汶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对口帮扶工作者、志愿者,向奋斗在全县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汶川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对抉择、再次上路的汶川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投资拉动不足、消费疲软,产业发展水平偏低、区域发展不协调,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凸显,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政策资金争取难度大,县域综合竞争力不强;二是社会治理水平不高、道德教化创新不足,公职部门习惯行政管理而不善于社会治理,部分群众法治观念、规则意识不强,社会治理协同不够;三是群众主体作用发挥欠佳、发展新动力汇聚不足,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突出,创新人才缺乏,干部能力不足,发展潜力未完全转化成为发展驱动力。这都要求我们半刻也不能停步、丝毫也不能松懈,务必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人民,厘清思路、看清趋势、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再接再厉,为幸福汶川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新一届政府即将履职的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县域发展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我们将坚持“经济抓转型、民生抓投入、稳定抓协同、党建抓质量”的工作基调,充分彰显“县为民造福、民为县立业”的汶川价值观,着力建成健康中国汶川实验地和健康创造汶川实体店,创新发展“五型”经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奋力在全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省委“三大发展战略”“两个跨越”和州委“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总体要求,主动融入“三区一中心”布局,认真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信心、奉献担当、克难攻坚、创新争先,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全面建成好房子、好身子、好日子,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小康汶川。

今后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1%;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8%;产业实力显著提升,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发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实现重大改善;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的进展。积极创建国家级健康城市,建成川西北特色生态康养目的地,康养旅游走在全国AAAAA级景区前列,新型城镇化走在全省少数民族县市前列,脱贫攻坚和社会治理走在同类县市前列,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走在岷江流域前列。

2017年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之年。为全力推动汶川再次上路,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协调发展,以全民健康幸福汶川建设为统揽,按照“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的总体思路,直面重大现实问题,创新发展“五型”经济,实施“十大汶川行动”,抓紧抓实项目建设,创新脱贫攻坚举措,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旅游接待人次增长10%左右,旅游收入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4%6.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全民健康幸福汶川建设,着力加快三产融合发展

以全民健康幸福汶川建设为统揽,大力发展康养创新型、“三态三微”精致型、“互联网+汶川特色”型、三资融合型经济,着力发展有机高效农业、绿色循环工业,实施健康创新发展和旅游二次创业行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

加快全民健康幸福汶川建设。巩固提升全民健康示范县创建成果,围绕发展健康经济、营造健康环境、培育健康文化、倡导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五大体系”,把“大健康”理念有机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加快建设全民健康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县,推动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有机衔接、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使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整合统筹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加快构建以农业板块、医药板块、食品板块、物流板块和大旅游板块为基础的健康经济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以健康农业、健康服务业为主体,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养生保健、养老服务、赛事旅游、健康养生为载体的健康产业,全力推动产业向集聚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中高端迈进,为建成健康中国汶川实验地和健康创造汶川实体店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有机农业做优做强。按照“南林北果+特色畜牧”的农业产业布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强新品培育、土壤改良,力争全县农作物总播面达9万亩,畜禽饲养总量达85万头(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成果。做优做强特色农业基地,力争提升建设甜樱桃基地2500亩、猕猴桃基地2500亩、其他特色小水干果基地2500亩。实施林业富民工程,建立木材交易市场,对23.8万亩集体商品林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提升南林产业产能。新发展林下中药材1000亩,林下特色养殖畜禽1万头(只)。加快茶叶产业提升,建设优质茶叶基地,培育具有藏羌文化特色的地域品牌,开发茶文化休闲体验旅游,推动映秀茶街建设。推进“三品一标”申报认证,鼓励支持企业和专合组织争创国家、省级著名商标,做响以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汶川三宝”为代表的农特品牌

推动绿色工业扩量创品。组团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工业,调整优化产业链,推进生产智能化、管理扁平化、营销网络化,提升工业附加值。加快推进九寨药业、太平驿电站等16个技改项目,力促广兴锂业建成投产。支持神州锆业、鸿泰锆业等企业发展下游产品,打响“Like”锆石首饰品牌。推进节能减排,加强高能耗行业管控,培育新型建材产业增长点,形成可循环、再利用的产业链。择优招商,跟踪服务签约项目落地,加大工业企业引进力度,积极筹备“飞地”园区扩园建设。提升园区服务,做好园区水电、土地、交通等发展要素保障,着力解决园区规划环评等问题。加大省州各类工业专项资金争取力度,支持企业挂牌上市和二次创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户。

推动康养旅游提档升级。按照“三态融合、三微联动”的要求,推动康养旅游向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生态康养服务标准化示范县建设。深挖“汶川文化四朵花”内涵,发挥“五度优势”,着力提升“汶川六景”品质,实施精准营销,大力宣传推介以赵公福地、鹞子山养生堂、仁吉喜目谷、达拉布庄园、巴布纳庄园、芤山枣园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景点,办好甜樱桃采摘节、大熊猫节、珙桐花开等活动,不断提高旅游品牌知名度。积极完善全域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培养群众参与旅游经营的能力,拓宽从事旅游产业的门路,推动旅游二次创业,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加强景区开发运营、业态培植,优化康养旅游线路,探索特色养生医疗,发展丛林穿越、登山祈福等康养旅游项目,丰富游客情景体验,加快推进过境游向体验游转变。加强与州国投公司等企业合作,做好国家AAAAA级汶川特别旅游区开发提升,积极谋划发展旅游门票经济,不断提高“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推动“互联网+”快速布局。巩固提升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果,加大农业物联网示范推广运用,促进产业升级、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依托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建好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用“互联网+”贯通铝、锂、健康制造等产业链,引导传统工业由线下产业集聚向互联网市场延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利用“互联网+”推进旅游管理、服务、营销数字化建设,满足游客人性化、智能化的旅游体验需求。

推动三资融合创新发展。善用政策性工具,探索资源、资产、资本融合新路径。积极推介国家AAAAA级汶川特别旅游区、“汶川三宝”等资源,推动政策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汶川资源最优结合。抓好国有资产清理重组,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健全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稳妥引导民间存量资产和社会资本参与社会生产,解决资金缺乏问题。拓展县域经济投入渠道,降低资本进入门槛,探索地方民营银行试点,加快建立完善区域创新融资体系,通过融资担保等方式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聚焦脱贫摘帽,着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大力实施脱贫奔康民生促进行动,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坚持大中见小、小中见大,强化全面过程痕迹管理,完成18个贫困村退出、672名贫困对象脱贫,实现贫困县摘帽。

大力实施扶贫项目。加强扶贫项目争取,着力发展林果产业和林下种养殖业。持续推进大骨节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和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不断完善村组道路、桥梁、电力、通信、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方式,整合使用以工代赈、财政奖补、扶贫整村推进等资金,扩大资金使用效益。

科学培植集体经济。立足市场导向,发挥资源特色,选准优势产业,突出“一村一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面推行股权量化改革,将财政扶贫资金和支农资金量化到村到户,鼓励村民入股集体经济。提升脱贫攻坚金融服务水平,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广泛开展农技培训,推广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不断优化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精准落实到户政策。瞄准贫困群体,完善覆盖到户的产业发展规划,全面落实产业扶持政策,推进基础扶贫向结构扶贫转变、小扶贫向大扶贫转变、单一扶贫向综合扶贫转变、短期扶贫向可持续扶贫转变,确保贫困对象稳定脱贫。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以农民夜校为平台,大力开展生产管理、就业创业等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市场意识、创新能力和致富本领。大力实施藏区新居项目,改造提升贫困户农房。

夯实脱贫奔康根基。稳步实施教育和医疗卫生扶贫,全面落实“三免两补”“十免四补助”政策。支持贫困村实施“五改三建”,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着力解决稳住难、发展难、融入难问题。按照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探索建立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综合扶贫模式,织密脱贫致富攻坚网。健全以扶贫成效为核心的扶贫开发考核机制,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三、聚焦项目建设,着力扩大合理有效投资

大力实施政策争取“突围”和项目集装集成管理行动,牢牢把握政策支持的方向、领域和重点,完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科学打捆项目包、资金包、要素包,全力以赴抓增量、盘存量。

抓好项目争取。切实把握国家、省、州投资重点,主动争取政策,有针对性地谋划编制项目。加大向上对接力度,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州盘子,确保项目有序滚动发展。扎实做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细化和完善项目可研,提高项目成熟度和可行性,增强项目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招商引资精准发力。积极与川商建设集团、新华安投资集团、四川驼峰通用航空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加快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

推进重大项目。建立重大项目动态管理库,完善重大项目建设责任体系,做好签约项目的全程跟踪和主动服务,有效解决影响项目推进的各类问题。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履约,清理清退占而未建项目。拓宽民间投资和项目融资渠道,组建PPP项目库,充分发挥民间资本作用。启动阿尔沟旅游开发项目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企业共同开发;加快开展寿溪河三江水库、威州镇羌族特色小镇、水磨温泉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夯实发展后劲;加快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汶马高速、汶崇路、国道213线恢复重建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实物量。

优化投资结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各项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改善交通、电力、通信、市政等民生基础条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撬动作用,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发展动力。鼓励民间资本注入旅游开发、商贸流通等优势领域,变民间存量资本为现实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民间投资比重,让社会资本为主的自筹资金成为投资的主导力量。

强化要素保障。创新项目管理,建立“O2O+D”项目管理模式,运用信息手段对全县工程项目从立项审批到结算审计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制定项目集成计划,积极搭建项目招商平台,建立项目政策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和考核清单,健全项目服务体系,着力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用地、环评、融资等方面的困难,加大人、财、物等方面的配套力度,积极稳妥做好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工作,强化项目建设要素调度,确保项目及时落地、稳步推进。

四、聚焦城乡统筹,着力构建生态宜居汶川

大力发展水生态文明型经济,着力实施公共服务标准化行为自觉行动,构建覆盖城乡、富民惠民的保障体系,促进城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

以生态建设拓发展空间。以“六个先行”为统领,以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为契机,实施天然林保护、干旱河谷生态治理等重点工程,纵深推进岷江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申报赵公山森林公园,厚植山清水秀、天人合一的汶川生态。实施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重要水源涵养地等保护促进措施,全力建设精美的绿色通道、绿色水系、绿色乡村、绿色城镇。大力实施绿化长廊建设,改善国道沿线、高速路出入口、县城等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提升生态系统修复力,扩展大熊猫生存空间。扎实推进“三个一批”环保违规项目清理整顿工作,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9%以上。

以城乡一体缩发展差距。立足汶川实际,在文化教育、社会治理、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环境改善等领域,建立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着力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强化标准执行保障,抓好标准化队伍建设,加大标准化宣传引导力度,让践行标准成为行为自觉,不断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新区、棚户区改造、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实施省级试点镇建设,优化城镇功能分区,培育城镇发展特色,提高城镇发展活力。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好岷江流域农村环境治理项目,巩固提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成果。

以基础设施铺发展基石。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完善城镇电力、通信、供水等市政配套设施,加快太阳岛惠民桥工程建设,积极争取郭竹铺阳光桥工程落地,水磨、三江、漩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实施城乡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加大中心村农网改造管护力度,推进汶川110千伏变电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在高半山实施小微蓄水池和渠系管网建设,解决1500亩土地灌溉问题。抓好地质灾害治理,设立本年保障500万元的小型地灾应急治理工程备用金,实施克枯周达村、银杏三道拐等滑坡泥石流治理项目。

以社会保障兜发展网底。抓好就业促进工作,就业技能培训1050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200人,实现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95个,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万人,力争成功申报省级大学生(青年)和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孵化园继续实施“两保一户”综合保障保险政策,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的参保覆盖率。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服务工作的新途径,加快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在有条件的村(社区)积极新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深入开展残疾人“量服”工作,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五、聚焦民生福祉,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大力实施“区域三中心”竞争力培育行动,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及时兑现各项惠民政策,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深挖教育发展潜力。大力推进区域教育中心建设,提升汶川教育综合实力。实施名校建设工程,建设名师队伍,深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深化课程改革,积极开展“千名教师培训工程”,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继续推进藏区“9+3”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异地“双语”教育发展。加大教育惠民力度,投入3700万元,全面落实十五年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教育资助等惠民政策,覆盖学生1.4万余名。大力实施“十年行动计划”,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完成寄宿制学校寄宿条件改善等工程。支持阿坝师院、阿坝电大、汶川中学、威师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水平。

提升卫生计生服务。大力推进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全省综合医改示范县培育工作,初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力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与华西医院、重庆医大、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等医院、高校的合作,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构建1小时医疗服务圈本地患者县内就诊率达80%以上。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医疗信息网络,建立全县通用的居民医疗服务“一卡通”。大力推进医养融合,进一步盘活医疗资源存量。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妥有序实施全面两孩和计划生育奖扶政策

构建现代物流格局。大力推进川青甘物流集散中心建设,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围绕打造四川省高品质物流产业园区雏形,突出大物流、大市场、大卖场,着力建成集农畜产品、商贸流通、重大物资配送为一体的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科学规划物流、孵化、加工、生活、医疗、教育、信息等功能布局,配齐设施设备。加快园区道路、供排水、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县农畜产品检测中心在园区内建成落地,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物流信息化交易平台,开展本地物流产品深加工,对外来产品实行集装集成管理,加快物流产品向市场纵深推进,实现产品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做好文化下乡、公益电影放映等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体生活。依托全省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搞好“文化+农业”“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申报各类文化产业及非遗项目,加快推进映秀东村非遗文化产业园区、汶川藏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强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积极组织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国家、省、州展演。投入350万元推动县文化场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推进震中纪念馆全国三级馆及图书馆全国二级馆创建工作。

六、聚焦改革创新,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大力实施制度“破冰”行动,通过深化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赢得发展机遇,努力开创发展机制更活、发展环境更优、发展动力更足的新局面。

加快综合改革步伐。推进金融创新改革,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探索融资招商新路径,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降低要素流转“交易费用”为着力点,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加快各类要素流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大力推广PPP模式,提升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大力促进社会资本与人才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业态培育的扶持,努力营造保护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创新创业孵化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五证合一”进程,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提升对外合作质效。牢牢把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高原藏区扶贫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强与各地的互动交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合作。加大汶川城市品牌的宣传推广,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区县合作步伐,进一步拓展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加大县校合作力度,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人才共育机制。强化政银合作,发挥金融撬动作用,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格局。深化政企合作,找准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切入点,发挥资源优势,完善投资服务,实现政企“双赢”。

强化科技驱动支撑。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突出市场导向和企业主体作用,促进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驱动转型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拓宽知识产权资本化、产业化渠道,申请专利25项以上,力争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创新型培育企业2家。做优做强特色农业基地,落实农业新品种引进奖补政策。密切与高校、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加强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大力推广实用技术,提高公众科技素质,建立科技扶贫示范村5个,全年科普3.5万人次。

七、聚焦和谐稳定,着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大力弘扬“我为汶川、汶川为我、身为汶川人、乐在汶川中”的汶川精神,牢固树立法治、德治、自治协同的多元化治理理念,全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持续推进市场秩序规范。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市场执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工商、物价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欺行霸市、商业欺诈、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重点治理非法占有矿山、砂石等国有资源行为,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推动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形成文明经商、诚信经营的社会风气。

持续优化安全生产监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生命至上,全面落实“五个全覆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道路“双超”整治,强化危爆品运输、工矿企业、旅游市场、人员聚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对安全问题“零容忍”,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行动态管理,强化源头监管和治理。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好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中心,提高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和技能。

持续维护社会大局安定。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军警民联防联控,坚决打击一切破坏稳定和谐的行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建设,健全点、线、面结合的防控体系。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保障和促进改革发展顺利进行。坚持领导接访和主动下访,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推进信访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规范管理民族宗教事务,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有效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持续守护汶川精神家园。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县干部正心、修身、齐家、为民,引导群众融小我为大我、兴小家顾大家、创家业立大业,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培育淳善家风,塑造优良校风,构建和谐民风,营造清明政风。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工作,扎实开展“法律七进”,加快法治汶川建设。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切实做好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工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和军警民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八、聚焦问题短板,着力攻坚克难回应民声

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突破难点、做优亮点,切实补齐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助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倾力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用发展凝聚共识,客观理性审视和把握县情,加快经济转型,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规范统计,把握经济趋势,严控政府性债务规模,逐年化解政府性债务,择优实施PPP项目,预防财政支付风险,保持经济健康发展。运用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搭建规划和项目的有效衔接,全面梳理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做实项目集装集成管理。正视集体经济薄弱、扶贫模式单一等深层次问题,通过创新帮扶举措、探索扶贫机制等方式,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脱贫奔康不反弹。创新国资经营管理模式,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三资有效融合,提高经济效益。

倾力解决重大民生短板改善问题。在补齐民生短板上下功夫,不断丰富供给内容、增加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质量。加快全民健康示范县创新实践,规划建设主动健康小镇,发展健康经济、培育健康文化、倡导健康生活、营造健康环境。加快区域医养中心和教育中心建设,完善硬件设施,提升软件服务,进一步提高医疗教育质量。加强科技创新和就业创业,提升农业旅游基础设施水平,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深入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完善村级配套设施,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民生项目常态化监管,优化审批流程,加快资金拨付,推动惠民工程建设提速提质。

倾力解决重大社会治理问题。持之以恒把“文明四风”植入到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各项工作中,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切实解决社会治理模式变革创新的问题。善于用法治方式解决社会治理热点难点问题,完善“大调解”体系,保证公正司法,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破解以闹争利、信访不信法等难题。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机制,构筑全社会共同治理公共安全的网络联系和信任关系,做到知风化险、规避风险。更好地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实现社会事务社会治理。

九、聚焦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政府服务职能

大力实施党建提升和优秀干部人才支撑行动,持续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

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落实“两集中、两到位”,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严格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服务群众不到位、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实际大力招贤纳士,立足需求育才,激励保障用才,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政府决策的法定程序,让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

锐意进取,建设责任型政府。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强化责任担当,推动责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担当中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断完善目标责任、执行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实现权力行政向责任行政转化,确保政令畅通。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做到有权必有责、责权相统一,切实解决权责分离、多头执法等问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落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从严要求,建设清廉型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廉洁从政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环节,努力使廉洁自律成为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管好用好“钱袋子”,严控“三公”经费,把资金更多用到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刀刃”上。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切实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以及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资金监管,进一步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当扬帆,不忘初心奋力行。回顾过去,成绩令人鼓舞;立足当前,形势催人奋进;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汶川这一方热土,正焕发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汶川广大干部群众,正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干劲与激情。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项目建设不松劲、改革创新不止步、民生改善不懈怠。让我们团结起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真抓实干,克难攻坚,为全面建成好房子、好身子、好日子,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小康汶川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3.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4.两保一户:低保户、五保户、精准贫困户。

   5.民生“七难”问题: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读书难、就医难、就业难、增收难等突出民生问题。

   6.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

   7.文明四风:文明“家风、校风、民风、政风”。

   8.“三重一大”制度:“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

   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10.“五大发展”理念: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1.三大发展战略:省委提出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

   12.两个跨越: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奋力推进四川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13.三区一中心:州委提出的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力打造川甘青交界地区经济中心的奋斗目标。

   14.“五型”经济:康养创新型、“三态三微”精致型、水生态文明型、互联网+汶川特色型、三资融合型经济。

   15.十大汶川行动:汶川政策争取“突围”行动、汶川制度“破冰”行动、汶川健康创新发展行动、汶川旅游二次创业行动、汶川项目集装集成管理行动、汶川脱贫奔康民生促进行动、汶川公共服务标准化行为自觉行动、汶川“区域三中心”竞争力培育行动、汶川县优秀干部人才支撑行动、汶川党建提升行动。

   16.三态三微:生态、业态文态,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

   17.汶川文化四朵花:治水文化、羌藏文化、熊猫文化、大爱文化。

   18.五度优势: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森林绿化度和农产品有机度五大优势。

   19.汶川六景:烟雨三江、丹青水磨、天地映秀、熊猫家园、大禹故里、古韵羌山

   20.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21.PPP模式:政府将部分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投资风险减小。

   22.O2O+D”项目管理模式:即线上线下+移动。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将项目储备、申报、审批、建设、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全过程纳入信息化管理,通过网站和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提供全流程和全生命周期操作服务和协同管理,实现互联网+项目管理的有机结合。

   23.六个先行:运用多种模式推进水生态综合治理先行、推进水资源保护和水供给制改革先行、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利用先行、推进地灾与河道综合治理先行、推进水岸环境综合整治与水景观建设先行、争取补偿政策先行。

   24.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5.长江经济带: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

   26.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27.五个全覆盖:“党政同责”全覆盖;“一岗双责”全覆盖;“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全覆盖;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全覆盖;各级安监部门向同级组织部门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全覆盖。

    28.“四好村”创建活动: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标准的“四好村”创建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